僧伽吒经结缘网
标题

什么是三毒?

来源:僧伽吒经结缘网作者:时间:2023-03-18 16:04:27
什么是三毒?  三毒指的是贪欲、憎恨、愚痴。愚痴是三毒中最根本的一个。人生之所以痛苦,就是因为有贪、嗔、痴三毒的存在,贪让人永不满足,嗔让人产生恶意,痴让
什么是三毒?
  三毒指的是贪欲、憎恨、愚痴。愚痴是三毒中最根本的一个。人生之所以痛苦,就是因为有贪、嗔、痴三毒的存在,贪让人永不满足,嗔让人产生恶意,痴让人产生错误的认知,错误的认知又会导致贪欲、憎恨、愚痴。佛教中,通常用鸽子、蛇、猪代表贪欲、憎恨、愚痴三毒。
  三毒里的贪欲
  三毒的贪欲指的是渴求,依凡夫的习性,对于自己所喜爱的人、事、物,自然想要执为己有,这就是「贪欲」。贪欲是一种向外的追求,意味着内里面缺少点什么,所以必须向外追求,以满足此渴望。
  贪欲的表现是由渴望到追求,由追求到占有,然后占有欲又继续增长、扩大。
  贪欲的基本渴求有两种:一是感观享受的渴求;二是生命延续的渴求。除此之外,贪还有一个最要紧的功能,就是思想意识中对追求的贪执,这种烦恼的危险更大。


  正因为三毒的贪欲难以满足,所以佛教强调贪是一种疾病,用满足贪的方式去解决不是办法,只有断除三毒的贪欲,才是根本办法。
  三毒里的憎恨
  三毒的嗔恨:对于不顺己意的人、事、物,产生排斥,甚至厌恶;贪欲得不到满足时,就会产生「嗔恨」。佛经中所讲的忿、恨、覆、恼、嫉、害就是对嗔恨形态的概括。
  嗔的本质虽是嗔恨对方,其意图虽是要伤害或毁灭对方,但无论意图是否达成,任何嗔恨生起之刹那,其人之心中直觉的会感到极端的痛苦或不快。
  三毒的嗔恨之所以会给自己带来很大的痛苦,是因为嗔之本质是恶意的,恶意在对别人之时,则其无形的反作用也会自然伤害自己。所以,佛经中说,极度愤恨的怒火,给人带来的灼痛实不亚于地狱之火。
  三毒里的愚痴
  三毒的愚痴就是不知道、不明的意思,简单地说就是无明。由于凡事全凭自己的好恶,顺己则喜,违逆则怒,完全不明事理,这就是「愚痴」。
  无明有两层意思,一是不知道,二是错误的知。最初的佛法中认为,痴就是我执,后来又有四邪见来加以说明:一是把无常的事物认为有常;二是把痛苦的事情认作为快乐;三是把无我的认作为有我;四是把可恶的认作为可爱的。
  错知的痴是小乘佛教对痴的基本解释,大乘佛教除了错知之外,还加上了无知,如不知道「自心即佛性」。
  痴是三毒中最根本的,以痴为根源产生贪和嗔,没有三毒的痴,就不会有三毒的贪和嗔,所以佛教特别强调痴是一切烦恼及痛苦的根本。
  因此,学佛修行不但要「勤修戒定慧」,以期「息灭贪瞋痴」,尤其要「转识成智」。《摄大乘论讲记》说:「佛法不外乎转迷启悟、转染成净的行践。转迷启悟与转染成净的关键,即是知。」「知」就是明理,就是「般若智慧」,就是「转识成智」,若能转识为智,则无明烦恼灭尽,自能开显佛性,找回自我。所以,佛法说「烦恼即菩提」、「生死即涅槃」,此乃大乘佛教之究极。
相关推荐
热点栏目
推荐阅读
大丈夫处世,当埽除天下 大丈夫处世,当埽除天下

大丈夫处世,当埽除天下古诗原文[挑错/完善]大丈夫...

夜雨连明春水生,娇云浓暖 夜雨连明春水生,娇云浓暖

夜雨连明春水生,娇云浓暖弄阴晴。古诗原文[挑错/...

夜长争得薄情知,春初早被 夜长争得薄情知,春初早被

夜长争得薄情知,春初早被相思染。古诗原文[挑错/...

大丈夫处世,不能立功建业 大丈夫处世,不能立功建业

大丈夫处世,不能立功建业,不几与草木同腐乎!...

最新文章
从小孩发烧说起 从小孩发烧说起

从小孩发烧说起 现在医学越发达,医院越多,但人对...

从怀疑到半信半疑再到相信 从怀疑到半信半疑再到相信

从怀疑到半信半疑再到相信佛的过程。 2个月多前,...

从救国将军到佛门栋梁 从救国将军到佛门栋梁

从救国将军到佛门栋梁清定上师清嘉庆三年(1798年)...

从杀敌如麻到佛教护法,武 从杀敌如麻到佛教护法,武

从杀敌如麻到佛教护法,武财神关羽是如何成为伽蓝...

从容是一种生活态度 从容是一种生活态度

近读《怎样走过人生的六个坎》一文感触颇深,文中...

从弘一法师和丰子恺身上学 从弘一法师和丰子恺身上学

从弘一法师和丰子恺身上学到对生活细节的理解,和...

从容地活着,优雅地老去 从容地活着,优雅地老去

近读《怎样走过人生的六个坎》一文感触颇深,文中...

从容看人间,宁静做自我 从容看人间,宁静做自我

从容看人间,宁静做自我 宠辱不惊,看庭前花开花...

从激化到和谐 从激化到和谐

从激化到和谐——记学佛过程中与家人的关系进入同...

从小远离SY的我力大无比, 从小远离SY的我力大无比,

从小远离SY的我力大无比,强壮勇猛帅气! 看了这...

友情链接

手机版 网站地图